影响疾病流行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2020-02-17
传染病的流行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流行过程才能发生与发展。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和消灭也离不开这两类因素的作用。
自然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是气候因素与地理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生产、生活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口密度、人口移动,职业、社会动荡和社会制度等
不同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对传染病有明显影响。牧民接产患布鲁菌病的母羊所产出的羊羔而感染布鲁菌病;我国南方冬季兴修水利,民工在野外简易工棚中留夜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我国东北地区伐木工人在林区劳动而感染森林脑炎;医务人员若在防护条件不佳、制度不严的医院工作往往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等。

居住条件、营养水平、饮食卫生、卫生习惯等因素是生活条件的主要构成部分。居住拥挤、室内卫生设施不佳都可导致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素养等因素也可影响流行过程。例如,我国有些地区居民喜欢吃生的或半生的水产食品,如鱼、肉、蟹、毛蚶等,而引起甲型肝炎等病发生;缺少饭前便后洗手卫生习惯者易发肠道传染病。在早期推行全球消灭天花计划及近期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计划过程中,某些国家个别地区的宗教势力也有干扰免疫接种计划的推行事例发生,因而对当地的灭病计划也有一定的影响。

医疗卫生条件的恶化或改善,其中特别是卫生防疫措施对促进或抑制传染病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计划免疫工作推行较好的地区,脊髓灰质炎、麻疹、结核病、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就会下降。
自然灾害、经济贫困、战争或内乱、人口过剩或人口大规模迁移、城市衰败等因素均可导致疾病流行。
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条件,有助于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降低。但是,在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必须加强群众精神文明教育,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