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春捂”到底捂哪里?捂好这3个部位,疾病绕道走!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为何今年春季来得特别早?据中国气象回应,今后几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晴朗升温的天气为主。
早期时间经过一波贯穿南北的升温浪潮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也比往年同期升温,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相当于4-5月的温度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全国又再次进入“乱穿衣模式”。
由于早春天气变化多端,忽冷忽热,因此导致不少人在出门前都不知道要穿什么衣服,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极容易因为受凉而感冒,甚至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此时,一些养生文章就会提及“春捂”,提醒各位不要不要过早地脱掉棉衣,让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缓解稳定,进而使机体调节功能,逐渐适应天气的变。
古人这种养生理念,放在当时没有空调、暖气以及羽绒服的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减衣太快或捂太过都会引发感冒,因此15℃便是视为春捂与否的标准,温差若大于8℃早晚就需要穿好厚外套。
早春不仅早晚温差较大的问题,还伴随着湿度较高,气压低。容易对神经造成刺激,进而易引起小动脉血管持续痉挛收缩的问题,促使血压上升,甚至诱发脑梗。
对于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必须得注意上半身的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最好戴着帽子以及围巾。
心脏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但患有冠心病后心脏功能有所下降,特别是受到寒冷的刺激,血管痉挛急剧收缩,血液循环不畅,由此又会给心脏增添负担。
因此当患有冠心病的情况下,春捂主要是对胸部进行保暖,例如出门时一定要合理地增添衣物。
天气较冷时,哮喘病患者最好不要出门,尤其是早晨刚刚起床后。温度比较低,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就出门,受到寒冷的刺激,不仅容易引起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哮喘症状,同时还会使得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在患有哮喘病的情况下,春季的早晨一定要减少出门次数,如果有突发情况不得不出门,还得注意戴口罩以及全身保暖。
胃病虽然不算过严重的疾病,但是也不能忽视了生活中的细节。初春季节早晚温度低,如果没有注意保暖,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的问题,进一步延长到肠胃,影响血液循环,促使胃酸分泌,进而容易导致胃痉挛,胃炎等疾病。患有胃病时,春天要多穿衣物,防止腹部着凉,同时多吃热食,多喝热水。
春捂必须恰到好处,否则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由于春季气温起伏不定,虽然不能穿着过于单薄,但是也不能长时间地穿得过厚。
因为春季白天时温度较高,如果捂得过多,手脚行动不便,再加上在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容易排汗,由此不光会使得身体上有异味儿,若是气候突然转变更容易生病。因此,及时更换衣服,根据天气的变化适量增减衣物。
若中午温度超过了10℃,合理的减少衣服,假如气温持续性的超过20℃,就不需要再春捂了。另外,早春还需要注意适时调整作息以及饮食,适当“春捂”,并进行体育锻炼。一旦出现疾病,不要随意刮痧和拔罐,及时就医。